SEN學童轉普通小學等1年才評估 蔡若蓮:會加強家校溝通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03 13:38

最後更新: 2018/05/03 14:59

分享:

分享:

(左起)黄文杰、吳太及劉太。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子女關注組今早與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進行閉門會議,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小學階段支援斷層,以及融合教育對SEN學童支援欠針對性等問題,要求當局增加支援,蔡若蓮承諾會加強與家長及學校溝通,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提供什麼支援。

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表示,會面上有SEN學童家長分享照顧子女的難處,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6歲學齡階段出現斷層。

另外教育局向主流學校發放的學習支援津貼協助照顧SEN學童,但各校SEN學童需要各異,令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不到位、欠針對性,建議採用「錢跟人走」津貼模式,讓家長在學校支援不足時自行替子女從坊間購買服務,不局限於由學校安排,並向家長發通告說明其SEN子女所屬支援層及在學校可享什麼支援服務。

育有4名兒子的劉太表示,18歲長子、12歲次子及10歲三子同樣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(ADHD),均不獲安排適切支援服務,其中長子和二子只獲安排接受言語治療,學習單字,劉太認為出現資源錯配,兒子享受不到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適當治療。至於三子就讀的小學,先按學生成績分類,由於三子學習成績好,不獲老師關注,結果兩周前曾出現情緒問題,對著老師對講機「嗌救命」。

吳太育有10歲小四兒子,患有自閉症及發展緩慢,早年由特殊學校幼稚園升讀主流小學,幸獲學校適切支援,小一便獲安排進行相關評估,但有其他學校家長反映其SEN子女同樣由特殊學校升小學,縱有醫生報告,但小一只能進行觀察,直至小二才能接受評估,有「天堂與地獄」的分別。

黃文杰指出,蔡若蓮在會面上態度良好,體諒家長苦衷,但對方未有就建議作出清晰承諾及交代具體時間表,表示失望。

蔡若蓮會後表示,會加強與學校及家長的溝通,讓家長更了解SEN子女在學校可得到的支援服務,並會就SEN學童升讀小學時接受精神科評估的輪候時間長得醫療方面問題,向相關部門轉達。